「走進鄰里 期待每一次相遇」(陳志明)
拜訪了幾位里長後,我滑著手機,看了看訊息和接下來的行程。好像還有點時間,那就散步到下一個里好了。 就在這麼想完之後,我撐著傘走在雨中,也一邊回想小時候的種種畫面,這邊好像是間戲院,那邊好像以前就是個市集。
寒流來襲,有點凍僵的手,在被雨水沾濕的螢幕上滑著。不知道是手指不靈活,還是螢幕被水珠干擾而不靈光,我停下腳步,把手機在褲子上抹了抹,然後才從螢幕地圖上發現我已經站在目的地前面。
這個里辦公室的地點好特別,是間關帝廟啊,我再看地址確認了一次,才看到廟門口坐了兩位先生在泡茶。
「請問里長在嗎?」
執壺的先生看了看我,然後用台語問說什麼事,我說明了來意,原來這位就是里長。他叫了旁邊的先生去搬張椅子給我坐,我們三個就這樣下著冷雨的天氣裡,在廟簷坐了下來。
我遞上名片,簡單的自我介紹一下。里長把名片拿近看了一眼,很快地又翻面看看照片,然後就放下來了。從看名片的動作看起來,好像沒有想要認識我太多啊,我心裡想著。但既然來了,至少要做到禮貌性的拜會,所以我還是用台語講了一下自己以前住在三重,以及參與政治工作的過程。
里長幫我補了幾回茶水後說:「三重這邊的人比較土一點,所以講話會比較直接一點。我看你講話客客氣氣的,看起來也老實老實的,應該沒問題啦!」
聽里長這樣講,我鬆了口氣,然後問了幾個有關於里內運作的工作項目。里長簡單地回答我後,說:「我沒讀什麼書,所以我不太認識字,但我擔任里長有一個原則,就是要清清楚楚,所以我的財務一定公開透明。」
我馬上回說:那你一定會喜歡時代力量,我們帳務超清楚。(笑)
這時也才突然醒悟,為什麼里長看我的名片時,並沒有仔細閱讀,而是翻面看照片。
總之,可能是從這個點開始,找到了一些共鳴點,里長開始分享很多有關於自己擔任里長以來的事績,以及這些事情背後的理念。時不時還會說要效法關老爺的人情義理,哪些事情該做,哪些事情不能做,心裡要清楚。
的確是啊!我回應完之後啜著茶,看了看整間廟的裡裡外外。里長發現我在看廟,補充說,這廟是家裡傳下來的,他以前是在市場做肉品買賣的,有一次受傷沒處理好,引發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,發生血管阻塞,幾乎命危,後來在神明指示下,緊急到彰化求醫才救回一命。這也讓原本不想承接廟務的他,改變了想法,開始想做一些為民眾服務的事。
聽里長分享他的心路歷程,姑且先不論是不是基於一種信仰的思維,我還蠻能體會那種生命價值核心轉變的感覺。
「你不要看我不認識字喔~我做事情很用心想的!」里長像是打開話匣子般的,開始說起曾經在新聞上看到一個年輕人玩滑板撞到電線桿導致休克,後來經過調查,發現是電線杆漏電。看到這則新聞,讓他思考要怎麼檢驗,也開始找解決答案。
說著說著,里長拿出影片中的這個小道具說,他後來找到這個不用接觸的檢驗器,只要偵測到電流,就會有警示,也因為這樣,讓他找到里內幾隻有漏電狀況的路燈。
這樣的巧思小故事,里長一連說了好幾則,我不得不打斷他說,這些經驗都可以分享給其他地方做參考,下次我帶電腦來記好了。我一定還會再來啦,還沒跟你聊廟的事情哩!我剛剛看到廟裡有很多珍貴文史資料,下次來再麻煩里長說明。
在還沒接觸政治工作以前,總想像這種選舉拜會一定充滿了表面工夫或利益交換。自己實際走了幾趟之後才了解到,如果選對溝通方式,其實是可以在這些談話中,學習到許多珍貴的經驗。這也讓我開始覺得,登門拜訪這件事,變成行程中最期待的一部分。
再來還會遇上怎麼樣的里長,又會有什麼樣的新火花呢?我自己也非常期待。